project

创始人

创始人简介及理念


   创始人简介 夏总头像.png夏总头像.png

    

    夏三省,2014年创建德立信公司;

    我国垃圾分类项目模式第一人:

    其创建的“盐田模式”(2015年)及“横琴模式”为我国垃圾分类运营管理模式最原始之模版;

    我国智能垃圾分类发明第一人:

    是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及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和4项已公示实审发明专利、

    56项已授权垃圾分类行业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的发明者。

    我国垃圾分类理性思考第一人:

    其原创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实践和思考》写于2016年,并于2018年申请著作权保护。



对垃圾分类的定义

垃圾分类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有序的引导并推动社会和全民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垃圾的环卫事业或公益行为,其目的是实现对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以此提升我国国家文明和全民素质。坚持环保公益的原则,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并对垃圾分类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垃圾分类的中国国情

中国垃圾分类减量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这就决定了我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不能沿用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前就开始培育,进而缓慢形成自觉、自发的生活习惯的做法。我们要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甚至更久所走过的路。这种跨越需要发挥我国特有的、高效的行政执行力来完成;也就是说,我国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必须首先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政府行为,而不可能等待自发的个体行为;必须首先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公共事业,然后才是全民性的公益事业。


垃圾分类的政府管理

在城管作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主导部门的同时,前端分类主要是在物业小区完成,政府住建部门作为物业管理的归口部门,在前端分类工作中理应发挥更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垃圾分类的根本属性

从本质上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一项"软工程"、一项以"人"为对象、以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为标的的工作,与配套政策和持续管理脱节的容器投入,或是其他硬件投入终将是不可持续的。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垃圾分类减量的环保价值、食品卫生价值先且不论,垃圾分类不仅能使更多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明水平。


垃圾分类的阶段性

垃圾分类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在垃圾分类的初级阶段应该由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公司承担意识启蒙、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示范及推广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再逐步将垃圾分类减量的日常管理和责任转移给物业管理公司,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逐步市场化。


关于垃圾分类的思路方向

源头分类为主,后端分拣为辅。在没有做前端分类的情况下,由于厨余、有害、低值可回收、其他垃圾的交叉污染,原本有一定价值的物品即使经后端分拣出来后,需要再经清洗、消毒处理,成本代价远远高过回收利用价值。后端分拣设备、场地、污水处理、人力资源的巨大投入,在没有市场价值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减量的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设备和管理模式

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设备和管理模式。由于其智能、量化、精准、实时的管理特性,以现场物联网设备及容器、居民手机客户端和大数据平台为一体的操作和管理系统,为居民的操作和政府的数字化监管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大数据平台也为以后非货币性奖励的政府资源兑换提供了对接和数据转换工具。


关于强制

强制不是垃圾分类的首选工具,也不是推广垃圾分类最有效的手段,只能是正面引导、激励之后的保留措施。没有大部分人的理解、接受和参与,垃圾分类的强制措施将不具有民意基础。


群众路线

一是依靠群众,垃圾分类的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和引导群众参与,也许要下的功夫要深,下的力气要大些,但只要坚持这个方向,哪怕步子走得慢点,每一寸进步都成功;"以人为本"即是垃圾分类的世界观,也是垃圾分类的方法论。二是相信群众,在垃圾分类困难面前,我们会听到一些对居民素质的批评,其实,居民素质不是我们失败的理由,做垃圾分类组织和领导工作的人,做垃圾分类的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心才是垃圾分类最重要的素质因素。居民是否参与,本质上无关乎居民素质,而更在于垃圾分类决策和执行者的态度和能力。


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需要有必要的处罚措施.但在启藏阶段根据本地经济条件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也并非绝对不可;在条件成熟后,前期的实物性鼓励可逐步转换成可持续的C币兑换或积分入户、积分入学、信用积分、评比晋升积分等非货币性奖励。


垃圾分类的成败因素

从2000年全国8个城市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至今已有19年,垃圾分类仍然还没有成功;看似一个并非很复杂的事情困扰了中国19年,这在当今中国是一件让很多人费解的事情。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思想不统一;方向不明确是我们所有失败中都能找到的根本原因。我们至少要在以下二个问题上达成思想认识上的一致∶一是垃圾分类是一项软工程,必须有以人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其次是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统筹安排协同推进。


垃圾分类的社会分工

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与现有环卫企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没必要在相关联或是完全重合的部分另起炉灶;我们主张垃圾分类减量与现有环卫企业工作职责有机结合,合理分工配合。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公司∶为垃圾分类减量提供设备、咨询和辅导服务及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运处理;在垃圾分类的初级阶段,垃圾分类专业服务公司也应承担示范和推广的功能。物业单位∶物业作为前端分类的落脚点,相关管理单位将是未来前端分类的责任方;在完成前期培育后,物业管理单位应该成为垃圾源头分类的管理主体。环卫企业∶清扫保洁单位、垃圾清运单位及一般由垃圾清运单位负责的垃圾中转站,对清扫、收运、转运三个环节中的分类收集应承担一定责任;垃圾中转站作为垃圾焚烧或填埋前最后一关,应有与整体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相适应的布置和安排。政府在招标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服务各方有关垃圾分类减量的职责和义务。


人与技术的关系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环保和健康方面,同时通过全民性的垃圾分类提高中国人全民素质是我国垃圾分类核心的政治价值,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新的突破方向,我们不能指望用技术手段解决垃圾分类所有的问题,技术和设备只是为民众参与垃圾分类提供平台和工具。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